? ? 按理说,新《环保法》施行已有一段时日,环保部也加大了污染的督查力度,对发现、举报的重污染行业、各类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及时处理,就不会再出现像环保部近期监督检查,向社会通报的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然而事实胜于雄辩,7起数据篡改案件,就案例本身而言,着实令人十分忧虑。缘何高压态势下排污企业依然敢在环保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这意味着地方环保部门监测、统计、公布的环保数据是失真的。

? ? 6月1日,蕞高人民法院发布《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高法发布的第二个审理环境责任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自6月3日起施行。

? ? 6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宁波市生态办主任、市环保局局长褚孟形介绍了该市大气细颗粒(PM2.5)污染来源。其中,工业污染排放贡献率约占到47%,包括工业锅炉、电厂排放、工业生产过程等,为该市大气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机动车、船舶等移动源的贡献率约占22%,扬尘的贡献率约占11%,农业面源的贡献率约占8%,海盐粒子贡献率约占5%,其他7%。

? ? 6月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4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由发布的公报可以看出,2014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较2013年略有好转,但13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

? ? 2015年6月12日,环保部通报了7例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造假的违法行为,河北、河南、江苏、山东企业“上榜”。

? ? 环境监测部门早已对企业排污量进行实时监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在数据造假方面,发明了拔探头、接导线、放矿泉水桶等土办法。